前有双重利好,后有经销商用脚投票,中国葡萄酒“稳了”?
触底反弹背后,酒庄酒商如何看待中国葡萄酒?
文 | 云酒团队(ID:YJTT2016)
虽然8月受到疫情的影响,葡萄酒市场短期内陷入销售低迷困境,但仍旧难掩中国葡萄酒在2021年的向上势头。
政策与市场大环境的利好,正在逐一兑现。
从《山海情》的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热潮”,到一季度葡萄酒上市企业重回双增长;从中国葡萄酒产区频频亮相展会、开展巡回品鉴,再到培训机构、酒商高频次组织“产区游”“酒庄游”活动,都释放出中国葡萄酒触底反弹的信号。
“机遇”出实绩
从去年开始,中国葡萄酒的“机遇说”便不断出现。
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国葡萄酒的供给正进一步适配国内市场需求,高层分别考察宁夏、新疆等葡萄酒产业,引发国内从业者和消费者关注。宁夏、烟台、新疆等葡萄酒产区也纷纷制定产业目标。
宁夏于今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国家葡萄与葡萄酒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并提出“力争2025年,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左右;力争到2035年,实现综合产值2000亿元左右”的目标。
烟台产区提出将促进葡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朝500亿元产值迈进。
新疆产区提出到2025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种植环节收入40亿元以上、葡萄酒加工环节收入470亿元左右,酒庄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带动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从市场环境来看,自澳洲酒“双反”调查启动以来,澳洲酒进口量额双降。数据显示,2020年澳大利亚向中国大陆出口额下降了14%,降至10.1亿澳元,其中,11-12月对中国的出口额更是骤降98%;今年1-6月,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葡萄酒出口额,从去年同期的4.19亿澳元骤降至1300万澳元。
随着消费需求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葡萄酒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中国酒业协会预测,2021年,中国葡萄酒产量有望达到50万千升、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利润达10亿元。
来自经济大环境、产区政策和市场需求三个方面的正向反馈,助推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向好发展。
2021年一季度,张裕A、ST通葡、威龙股份、莫高股份、*ST中葡等五家企业营收、净利润告别负增长,实现一季报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8月2日,王朝酒业发布盈利预告称:“与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之未经审核的综合收入约8990万港元相比,集团预期集团中期期间的未经审核的综合收入将取得明显上升,增长约90%至100%”,根据该盈利预告,王朝酒业今年上半年营收至少超1.7亿港元。
8月6日,怡园酒业发布2021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怡园今年上半年营收4283.6万元,同比增长118.27%,毛利润2407.9万元,同比增长156.19%,税前总利润672.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从营收来看,2021年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达45.4%。
这也意味着,中国葡萄酒的营收或许不仅能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还有望在2019年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增长。
酒商转向国内,有酒庄年度目标已完成70%
事实上,除了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中国葡萄酒外,越来越多的酒商也将目光转向中国精品葡萄酒。
成都逸香国际葡萄酒教育负责人许云雁认为,酒商转向中国葡萄酒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葡萄酒品质的提升,二是澳洲酒‘双反’后,很多酒商意识到‘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有精品酒庄销售人员向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透露,今年上半年有来自山东、浙江、福建等地的酒商通过各个渠道联系他询价并订购了第一批货。
“今年以来酒庄的经销商已经翻了一倍,覆盖了近20个城市,大部分经销商都是主动来找我们。”新疆丝路酒庄相关工作人员称,截至5月,酒庄的年度销售目标已经完成了70%,到年底很有可能会超过预期。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已成为不少酒商的共识。在澳洲酒“双反”之后,原本主运营澳洲酒品牌的曾桉(化名)在过去的一年已经接触了宁夏、新疆、怀来、蓬莱等多个产区的葡萄酒,不仅频繁参加产区相关活动,还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在工作室开展中国葡萄酒品鉴或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