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牌大曲黄石坎烧坊带你了解川酒核心产区泸香型白酒文化(二)
泸州老酒作坊--黄石坎烧坊
(一)泸州黄酒的起源
黄酒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酿造酒。泸州黄酒是泸南少数民族与广大汉族同胞共同创造的文化遗存。
泸南地区在古代是夜郎国的辖地。晋代成书的《华阳国志》里说,夜郎国王曾经在竹王水的发源处命人作羹要。作羹需要有醋作调料。造醋和酿酒的原料与工艺过程,都非常接近。历史上,能造醋的地方,就必定有酒。所以就完全可以认为,早在秦汉年间的夜郎国里,就已经有酒了。这种酒,当然只能是黄酒。竹王水、有人说是赤水河,有人说是永宁河。不管是那条,都从泸州境内流过。
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南越(今广东省一带),吃到一种叫做枸酱的食品。当地人说,这是从牂牁即夜郎国的地方运去的。枸酱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古籍《酒小史》里说,是酒。有人说,“酱”与“蒙”读音相通,枸普就是枸浆,是一种浆汁饮料。具体地讲,就是古夜郎园境内随地可见的红籽树果实酿成的酒浆。现在,古蔺、叙永、合江等地,红籽树依然满山红遍。当地群众,也还在用红籽果实来酿酒。这种用野生果实来酿造的酒,就是泸南地区最古老的发酵黄酒之一。
(二)竹筒酒和咂酒
陆游《游山西村》诗所说的:“莫笑农家腊酒浑。”指的是谷物发酵成酒以后,不加过滤,连酒糟一起吃掉的浊酒。浊酒滤去酒糟,就成了清酒。泸南地区彝族同胞,把糯米或玉米蒸熟以后,拌上曲药,装上竹筒密封起来,放置暖处,让它慢慢发酵成酒,连糟食用,叫做竹筒酒。
泸南、黔边一带的少数民族同胞,还会酿造另一种叫做咂酒的清酒。咂酒又名钓藤酒。唐代陆贽在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已看见当地少数民族同胞中有人酿造。古葡、叙永等地的茴族和僚人,也很早就会酿咂酒了。他们用当地出产的橡实和红籽等野生果实与玉米之类谷物混合,作为原料,蒸熟后拌上曲药,发酵成酒以后,滤去酒糟,装进较大的酒缸密封起来。饮用时,用一根削尖的小管,剃穿缸口的封泥,插入缸中,吮吸饮用。也有利用虹吸管原理,把酒从缸内吸到较小的酒器里,烫热后,饮者各持一根长价管吮吸的。因为饮用方式特殊,所以叫做咂酒。杨升庵往来云南,曾经在黔边吃到过这种酒,他不无惆怅地写道:“苦我无多酌,一吸已陶陶”。可见咂酒的酒度已经比较高。
(三)近代叙永黄酒
公元1767年,朱孝纯到叙永作官,带来绍兴籍厨师为他家庭酿造黄酒。绍兴黄酒工艺从此传播开来。1854年,石达开部队在叙永一带流动作战。后来,有些掉队士兵留在当地定居下来。这些人中间,也有一些人会酿绍兴黄酒,为叙永带来了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现在,叙水地区酿造黄酒的方法,与绍兴黄酒的“摊饭法”非席接近。可以认为;叙永黄酒是当地少款民族同胞酿造技术与绍兴黄酒工艺相互融合的成果。
根据《叙永厅县合志》中征收酒税数字推算,清代末年,叙永黄酒年产量在250吨以上。这在当时泸州大曲酒产量不过十几吨的情况下,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宇。
民国年间,叙永县城内外,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黄酒作坊,前店后厂,酿酒出售。闻名退尔的”殷家坡耢糟“,就是这类酒坊之一。
本文出自 赵永康 主编--《泸州乡土历史》泸州历史学会 泸州市教科所印 1989年。
作者/来源:黄石坎烧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