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东方液体——即墨黄酒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4-07 11:40 回复:0 关注量:14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世界四大古文化——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化,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化,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和黄河流域的中华文化,前三个文化至今已断层,唯独连续五千年发展的中华文化绵延不断,传承至今。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三家主流文化为主干,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开来的文学、曲艺、国画、书法、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文化的统称。而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这其中,中国的黄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优秀代表。



世界三大古酒,葡萄酒、啤酒、黄酒,唯独黄酒是发源于中国且为中国独有的酒种,它与中华民族一起诞生并一同传承至今。



中国黄酒又从历史文化、酿造原料、工艺和品质等方面考量,衍生出了南北两大流派,素有“南绍兴,北即墨”之说,南方以绍兴花雕为代表,北方则以即墨黄酒为代表。



而以黍米为主要原料酿造的即墨黄酒,经考证,历史最为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也是所有黄酒流派的源头,被誉为国粹和国酒实至名归。



即墨黄酒作为北派黄酒的代表,产自于山东青岛即墨,以地名命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975年,在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此处便有了人类活动,并形成了以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种植格局。其因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其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隋朝开皇十六年建城,北达烟台,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总体为低山丘陵地貌,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附近,属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土地1780平方千米,常住123多万人口,生产总值1400多亿元,为中国百强区。为国内少有的保留地名至今未改的千年古城。



即墨这一方水土,孕育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即墨物产、民俗、历史、人物……



即墨单单7000多年的文明传承,就可匹敌世界上其他屈指可数的文明古迹;即墨海水温泉,平均温度超过70℃,为世界稀有的海洋温泉;即墨马山石林,堪与美国“魔鬼之塔”的玄武岩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是世界“三大石柱群”之一;其孕育的即墨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为中国所独有……“家珍”可谓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即墨黄酒与国内其他黄酒一样,来历比较神秘,至今无确切的史料可以考证究竟定名于何时、又是如何诞生的。尽管如此,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蛛丝马迹中探究其一点痕迹。



北宋朱翼中《北山酒经》:“着水无多少,拌和黍麦,以匀为度。”



明朝即墨举人黄宗臣《宿狮子峰》:“石上开樽有浊醪,海天东望月轮高。夜声时到秋山寺,半是风声半是涛。”



即墨“蓝氏三凤”之一的蓝囦(渊)《和溪月织》:“年年种黍酿醇醪。”明朝时期称之为“醪酒”。



清同治《即墨县志》物产篇,称之为“干榨酒”;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周铭旗主编的《即墨乡土志·物产》,称为“黄酒”。



光绪《平度州乡土志》也说:“黍以为酒,味醇厚。酒肆皆小本贸易,近叠加税课(征收)矣。”



至民国时期,即墨城乡所有生产和销售黄酒的作坊和酒肆均称“黄酒馆”,民间用黍米酿造的酒均称“黄酒”或“米酒”,此时的黄酒大多以酒馆的名称来指代,如:源聚兴、隆盛栈、德源栈、同泰和等。民国《青岛市政府市政公报》有“青岛黄酒同业公会章程”的报道,这说明即墨黄酒此时已具有行业规模,以至于出现了行业组织来规范行业发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