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门槛”提高,尖庄引领光瓶酒市场加速洗牌
“新国标”主要有两大看点:一是明确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是明确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
简而言之,若酒中添加了非谷物类食用酒精或食用香精、食用香料等添加剂,则不能称为白酒。
近期,微酒在市场走访中注意到,随着渠道和终端对“新国标”的宣贯与认知加深,以尖庄、顺品郎、玻汾等为代表的,具有品牌、品质、渠道底蕴的高线光瓶酒正加速走俏,由此带来一场光瓶酒市场大变革。
01
“门槛”提高,光瓶酒洗牌加速
按照“新国标”,许多目前市场销量多、名气大的白酒尤其是光瓶酒,都不能再称之为白酒。
“‘新国标’一旦实施,光瓶酒中的白酒数量将减少一半。”成都一位烟酒店老板对微酒谈到,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光瓶酒中,约有一半的产品不满足“新国标”中白酒的标准。
新修订的《白酒工业术语》更加科学、准确地表达了不同白酒的香型,并将白酒的质量等级划分得更加清晰,其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通俗化”,即让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更加易于区分不同白酒的类型;二是“标准化”,即让白酒的科研和生产在术语和概念上更加标准。
在商超走访时,微酒看到有部分“新国标”下的“配制酒”仍然在以“白酒”的话术进行销售。
据酒水促销员透露,当前消费者对于配制酒与白酒的区别知之甚少,但为了经营“安全”,公司已进行了相关培训,这类“配制酒”的进货量也正在减少。
“买光瓶酒的顾客大都会问是否是‘纯粮酒’,纯粮酿造又有品牌的酒在同等价位是最受欢迎的。”据其透露,现在的消费者大都会看看标签,遇到配料表中“食用酒精”、“食用香料”、“液态化白酒”这些就会来询问并提出质疑,这也是公司不愿意进这部分货的原因。
显然,“新国标”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减少信息差,进一步增强白酒行业的透明度和自律性。
尤其是白酒与调香白酒两种品类被清晰界定,消费信息更为对称,此前行业内存在的不实宣传、模糊与混淆概念、以次充好的乱象将被进一步肃清,光瓶酒也由此加速洗牌。
02
品质消费,高线光瓶受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品类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别,但在同一品类之间,产品品质、品牌便有了高下之分,纯粮固态的光瓶酒也是如此。
随着消费者迭代的出现,80后、90后成为了白酒消费主力,他们对于消费的理念更多地倾向于品牌、品质以及个性化追求。这使得白酒消费市场进入品质时代,品质消费既是趋势更是要求。
“趋低消费到趋优消费的转变,使得大品牌、好品质、高颜值的高线光瓶酒在市场一路走俏。”有行业观察人士对微酒谈到,比如近年来焕新升级的尖庄,满足着一瓶好品质口粮酒的想象,迎合着品质消费趋势,成为当前高线光瓶酒中炙手可热的选择。
他认为,新的光瓶酒消费趋势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从价格的敏感到品质的敏感,二是从品饮功能性过渡到情感上,三是对品牌的认知变成对品味的诉求,四是强调个性化的张扬表达。
事实上,随着消费理性化崛起,部分消费者在调整自己的白酒消费习惯,寻找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替代品,而名酒塔基光瓶酒近年来也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不断加强市场运作能力,来抢占品质消费潮头。
“相比于低端光瓶酒,高线光瓶酒打破了原有低端形象,以性价比高、适用性强、贴合品质消费理念等特征,成为光瓶酒市场中最受瞩目的类别。”上述行业人士补充道。
03
疫情“试金”,光瓶酒品牌决胜未来
疫情是近年来最大的市场变量,也是考验行业稳定性和成长性的试金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有统计显示,这是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6.4%,也为2020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
虽然消费数据正在回落,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全球最多人口、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而近期各种刺激举措的落脚点,都在于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意愿的释放和消费市场的繁荣。
成都作为疫情防控非常成功的城市,其光瓶酒市场消费也正享受这份安宁带来的赋能。
主营光瓶酒的一位成都商家对微酒透露,成都市场的白酒消费相对去年来说没有下滑,品牌大的光瓶酒走量一直非常不错,而与之相反的是,一些缺乏品牌力的光瓶酒表现则不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