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白酒企业“瘦身”迈向规模化品牌化
近日,仁怀市仁溪沟沿岸多家白酒生产企业(作坊)又热闹起来,这批“低、小、散、弱”企业曾因污染问题被“关、停”沉寂了2年多,现在依托“并、转、改”的措施找到了发展新门路。
6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仁溪沟上游的程海酿酒作坊,只见20余名工人在原酿酒车间里忙着垒墙、打地平等作业,原来高7米多高的一层制酒车间被改建为2层制曲车间。负责人程海告诉记者,与仁溪沟沿岸其他23家企业一起被纳入白酒综合整治清理退出名单后,为尽可能减少损失,其中的10余家企业都实施了改造,将制酒车间变制曲车间或包装车间,先进行内部转产,再谋求后续发展。
“小企业资金通常支撑不了生态环保上的资金投入,如果继续制酒,会有废水处置不规范、滴漏等风险导致污染,但制曲和包装因用水需求小不会产生污染,通过转产,在弥补企业经济损失同时,又可以谋求发展新路,还能提供近600个就业岗位。”程海说,目前他的作坊车间1层改造已经完成,2层3层改造和设备购买等正抓紧实施,预计8月投产。
好山好水出好酒,酱香型白酒产业是依托优质生态安身立命的产业。近年来,仁怀市白酒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赤水河仁怀流域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发展不均衡、品牌建设不充分、产业规模大而不强、低小散弱企业多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仁溪沟是茅台镇流向赤水河溪沟之一。过去在仁溪沟沿岸,曾有24家小酒企(作坊)在厂房建设、环保设施不规范等情况下生产白酒,导致污水污染仁溪沟。
面对生态环保污染的违法违规问题,仁怀市委、市政府敢于亮剑、果断出手,“以打开路”“以排定产”“减总量、控增量、保质量”,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关停、改造升级、转型发展”,对白酒产业来一场“瘦身革命”,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既要美酒飘香,更要环境优美。2019年,仁溪沟沿岸24家小酒企(作坊)全部关停,仁溪沟的环境整治同步开展。
3年时间过去,仁溪沟已变了模样,记者从茅台镇岩滩村顺着仁溪沟一路前行,只见溪流清澈,河岸边各类植物生长茂盛,郁郁葱葱。“治理前的溪水黑黝黝的,现在的溪水很清澈,能看到小鱼在溪水中游动。”岩滩村村民刘波说。据仁怀市水务部门监测显示,仁溪沟水质已稳定达到Ⅱ类水体标准。
在保证仁溪沟生态稳定持续向好的同时,一场生态和经济如何双赢的探索仍在仁溪沟沿岸继续。
去年9月,仁怀市将622家“小散乱弱”白酒企业纳入白酒产业综合整治清理退出名单,仁溪沟沿岸的24家小酒企(作坊)的467口窖池被全部填埋。
“24家酒企(作坊)虽然不再产酒,但并不代表他们将退出酱香酒行业,相反,从酱香酒产业长远利益来引导企业产业发展方向,他们将走得更好。”仁怀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实施兼并重组政策,对就地园区化改造和落户园区发展企业在办理生产许可、申报土地、设置排污口等方面予以支持。
今年5月,由仁溪沟沿岸14家企业抱团成立的贵州汇中酒业责任公司成功注册,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程海酿酒作坊的负责人程海,成为这家公司法人。他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和政府对接项目用地等事项,企业落地园区后,生产白酒规模将超2000吨,成为规模企业。另一边,处在仁溪沟下游的王村酿酒作坊等4家企业,也将被纳入仁怀市京东荷苑酒庄项目,由仁怀市招商引资企业金东集团对其实施“兼并重组”。
仁溪沟沿岸的24家小酒企(作坊)转型升级只是仁怀市推动白酒企业“数量从多转少、规模从小变大、布局从散到聚、管理从弱到强”生动实践的缩影,仁怀市将继续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优化白酒产业布局,奋力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