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因酒企频繁提价收窄,圈层营销争夺品鉴费
“我父母就是做白酒的,我入行几年,也就才慢慢摸清‘江湖’中冰山一角”。
作为一家白酒经销商,林清从父母手中接过家业,目前从事白酒渠道经销商已经近8年,慢慢摸索着,从一家品牌换了又一家品牌,从一家综合白酒经销商慢慢转变为相对专一且逐渐专业的品牌经销商。
“这几年也更换过品牌,做过国窖,后来因为政策改了,又开始做茅台系列酒、五粮液等名酒,其实就是看市场需求,什么有前景、能走量、能赚钱就做什么,总有一方面能沾上”。
短短几句话,道出了林清在白酒行业的坎坷摸索。林清告诉搜狐财经,今年初酱酒热持续发酵,但也依然只选择了茅台系列酒、习酒,如国台酒业、钓鱼台等在市场走热新秀并未涉及。“不过,今年很开心的是签下来了汾酒,汾酒今年势头挺好”。
事实上,2021年的白酒行业,如林清的经商之路一般跌宕起伏。2021年,白酒行业经历了酱酒热引发的涨价潮,市监总局主动出手降温“资本热”,泸州老窖喊话洋河“重回三甲”,却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势头正猛的汾酒接连在半年报、三季报营收上超越;而茅台、汾酒的相继换帅,更是在白酒行业拉开新帷幕。
从更换品牌到应对涨价,林清作为经销商“酒二代”在白酒行业八年摸索的背后,酒企实施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的画像逐渐露出。
酒企涨价压缩经销商利润差
随着春节临近,新一轮旺季涨价潮再现白酒行业。搜狐财经盘点,自10月底,白酒行业先后有14家大小酒企进行涨价或停货,涉及调价产品超过20款酒,涉及五粮液、酒鬼酒内参、水井坊典藏大师、水晶剑南春、品味舍得、国窖1573以及珍酒等。
其中,今年12月初的“五粮液涨价事件”在白酒行业引发热议。据公开报道,五粮液对第八代五粮液实施价格双轨制,计划内出厂价执行899元不变,计划外增量(包括团购)出厂价上调至1089元。
“按照五粮液的配额计划,60%的计划内配额实施899元的出厂价,40%的计划外配额实施1089元的出厂价,其实就把经销商的成本提高了,但对于经销商而言依然是有利润在里面的。”林清向搜狐财经提到。
在白酒行业,酒企针对自家产品,一般设有出厂价及市场指导价。出厂价为经销商从酒厂进价,市场指导价为经销商在终端市场售价,经销商从两者价差中赚取利润。
而走访终端市场,除茅台等知名大品牌酒企,其他酒类几乎都存在零售价和实际售价倒挂的现象。
这就导致虽然酒企出厂价提高,但市场终端售价并不一定上涨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会压缩经销商利润差。
更受涨价影响的,反而是品牌竞争力不足的酒企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以前喝100元的酒,现在价格上涨至150元,我可能还喝;但如果涨到200元,我就感觉我这个产品我花的钱不值,我就换产品了。”林清说道。
事实上,“旺季前夕涨价”已经成为行业中默认的规则,但今年因酱酒热持续蔓延,“淡季不淡”的特征更加明显,而涨价在今年初的酱酒热潮中并推上顶峰。
“开年的酱酒涨价热潮挺吓人的。”林清向搜狐财经感慨道。
据林清回忆,年初的时候,由于“茅台效应”带动,不论是相对有名的酱酒品牌,如国台、钓鱼台等,还是不为消费者所熟知的中小型酱酒品牌,都纷纷在“涨价”上插一脚。
“今年初的酱酒涨价,可以说是有喜有忧,感觉有多少货都能卖掉。手里有货的酒特别高兴,比如可能100多块钱的酒一下涨到300多块钱。这一波涨价主要在国台、钓鱼台等这种大酒厂的酱酒;其他小酒厂也调,但比例不高,因为小酒厂没有固定的消费人群,其消费的主要卖点就是便宜或者是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