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醇 【CAS 号】:87-89-8 【含 量】:99%【外 观】:白色粉末【产品级别】:食品级..【质量标准】:国家标准【包 装】:25/纸板桶【价 格】:62元/KG中文同义词: 肌醇(纤维糖);六羟基环己烷;环六甲烷醇;环已六醇;肌糖;环己糖醇;六羟基环己醇;肉肌糖 英文名称: Inositol 英文同义词: SUGAR MEAT;RAT ANTISPECTACLED EYE FACTOR;PHASEOMANNITE;MYO-INOSIT;MYO-INOSITOL;1,2,3,5/4,6-CYCLOHEXANEHEXOL;1,2,3,5/4,6-HEXAHYDROXYCYCLOHEXANE;1,2,3,4,5,6-cyclohexanehexol 分子式: C6H12O6 分子量: 180.16 EINECS号: 201-781-2Mol文件: 87-89-8.mol熔点 222-227 °C(lit.) 密度 1.75 蒸气密度 6.2 (vs air) 储存条件 Store at RT. 溶解度 H2O: 0.5 M at 20 °C, clear, colorless 水溶解性 14 g/100 mL (25 oC)Merck 14,4978 BRN 1907328 化学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甜。相对密度1.752(无水物),1.524(二水物),218℃(二水物),沸点319℃。溶于水(25℃,14g/100mL;60℃,28g/100mL),微溶于乙醇、冰醋酸、乙二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酮和氯仿。在空气中稳定,对热、强酸和碱均稳定,但易吸湿。 用途:作食品强化剂,具有与维生素B1类似的作用。可用于婴幼儿食品,使用量为210~250mg/kg;在饮液中使用量为25~30mg/kg。 B族维生素 肌醇又称环己六醇、六羟基环己烷、环己糖醇、肉肌糖、不旋肌醇,属于B族维生素之一,因羟基相对环平面的取向不同,共有9种异构体,其中7种为非旋光体,2种为旋光体(左旋体和右旋体)。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或结合形式存在于一切生物组织中,是动植物细胞中常存在的成分,可由消化道微生物合成,在体内参与糖类和脂类代谢。动物体内主要以磷脂酰肌醇形式存在,脑髓、心肌和骨骼肌中为丰富; 植物中主要以磷酸肌醇形式存在,并能与钙、锌、铁等结合成难溶化合物,干扰其消化吸收。动物膳食中缺乏肌醇时,出现脱毛,影响发育。肌醇与细胞内的钙代谢有关,其三磷酸衍生物可在细胞受到刺激后,从脂质结合物中释放,起第二信使作用,能动员细胞内的钙离子,调控许多细胞活动,如分泌、代谢、光传导及细胞分裂等。 肌醇 用途与合成方法临床上将肌肌醇与复合维生素B一起使用,可以阻止或降低过量的脂肪在沉积,促进肝内脂肪代谢,有降低血脂、肝细胞脂肪浸润的作用。可用于脂肪肝、酒精肝、动脉粥样硬化、血中胆固醇过高症、糖尿病、脱发症、高脂血症等。其衍生物,如磷脂酰肌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肌醇六磷酸(植酸)或肌醇六磷酸钙镁(菲丁)常积累在高等植物的种子中。从米糠或麸皮中提取得到的肌醇六磷酸可作食品的抗氧化剂、稳定剂及保鲜剂。 由于绝大多数动物及其消化道微生物能合成足够的肌醇,且食物中含量丰富, 所以很少发醇缺乏症。很多鱼类和雌性沙土鼠不能合成肌醇(雄性沙土鼠的睾丸组织能合成肌醇)。饲料中添加邻苯二甲酰基磺胺噻唑可肠道合成肌醇,使大鼠出现缺乏症,表现为:大鼠睾丸、肝、心、及血浆中游离肌醇减少;脱毛、皮炎;肝中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升高,肝脂滴的大小和数量都明显增加, 出现脂肪肝, 并能用肌醇;肠粘膜细胞对饱和脂肪的转运能力下降,出现肠粘膜脂肪积累。鱼类缺乏时表现为:鳍退化、水肿、贫血、胃排空速度降低、胆碱酯酶和一些转氨酶活性下降。